□桂枝证
发热或自觉热感,易出汗,甚或自汗,恶风,对寒冷感觉敏感,关节痛。自觉腹部有上冲感或搏动感,动悸,易惊,烘热,失眠。
1.发热大多是低热,或仅仅有自觉的热感,同时伴有出汗、恶风、怕冷。
2.常见患者的腹部皮肤及手心比较湿润。
□桂枝体质
外观特征:体型偏瘦;皮肤比较白,纹理比较细;肌表湿润,肌肉较硬;腹部多扁平,腹肌比较紧张;目有神气,唇淡红或暗;脉象常浮大,轻按即得:舌体柔软淡红或暗淡,舌面润,苔薄白。
好发症状:易出汗,或自汗,或盗汗,或手足出汗;对寒冷、疼痛及心理刺激敏感;易伤风感冒,易腹痛,易心动悸,睡眠浅或多梦,易便秘,易肌肉痉挛。
体质特征:多风、多热。
桂枝舌:桂枝体质舌象大多表现为舌质暗淡、暗红,甚或紫暗,但质地柔嫩而润泽。
□桂枝汤
1.自汗,恶风,发热或自觉热感。
2.上冲感,动悸,肌肉痉挛拘急。
3.脉浮,或虚、或缓、或数、或大而无力,舌质淡红或暗淡,苔薄白。
1.自汗:是指自动汗出,虽天气不炎热,也不运动,也未服发汗药物而依然汗出者。
2.恶风:只对风冷过敏,在温暖的居室或多加衣服可以缓解。
3.发热:可以是体温升高,也可以是自我感觉周身发热。
4.上冲感:包括头晕、烘热、面红、失眠、多梦、胸腹有气上冲感、脐腹部的搏动感。
5.桂枝汤证的脉象不仅浮,而且常并见缓象,即和缓不数,或并见虚象,即按之少力或无力,有时也可见虚数脉象。
类方
1.加附子:桂枝加附子汤,治桂枝汤证见关节剧痛,冷汗多者。
2.加厚朴、杏仁:桂枝加厚朴杏仁汤,治桂枝汤证见胸满腹胀、咳嗽、喘息、痰多者。
3.加大黄:桂枝加大黄汤,治桂枝体质便秘。
4.加黄耆:桂枝加黄耆汤,治自汗、盗汗、黄汗,见浮肿、小便不利者。
5.加人参:桂枝新加汤,治汗多、心悸、头昏、食欲不振者。
6.加葛根:桂枝加葛根汤,治桂枝汤证见项背拘急或下利者。
□桂枝加附子汤
1.桂枝汤证见冷汗、皮肤湿冷、过汗,脉弱浮大,舌质淡。
2.桂枝汤证伴见关节疼痛较剧、四肢居挛者。
3.寒疝、腹痛、体痛、手足冷等见脉沈迟,舌质淡者。
桂枝汤证若虚的程度更重,出现汗出不止、皮肤湿冷、恶寒、手足拘挛疼痛、舌淡脉迟时,用之。
类方
加白朮:桂枝加朮附汤,治关节肿痛;若关节肿痛伴浮肿者,可以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。
□小建中汤
1.慢性腹痛伴动悸、烦热、虚弱,腹部扁平而肌紧张。
2.舌质嫩苔少。
1.虚劳急痛:疼痛多为阵发性得痉挛性疼痛,但程度不剧烈而经常发作,同时伴有心动悸、烦热、多梦、鼻衂等症状。
2.腹证:腹部可以见腹壁薄,腹直肌紧张。
3.舌质嫩,是指舌质柔软而有光泽。比较:舌质坚老而苔厚者,多表示体质充实,内有实热、瘀血。
方根
芍药甘草汤:解痉挛、止痛作用,对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和腓长肌痉挛有效。疼痛剧烈时,白芍可用至30-45克。
类方
1.加黄耆:黄耆建中汤,适用小建中汤证见贫血、自汗、易感冒者。
2.加当归:当归建中汤,适用于女性产后体痛、腹痛及月经痛等。
3.去饴糖:桂枝加芍药汤,对病情不宜甜食或呈现急性化倾向、腹痛程度较重的患者较适宜。
□桂枝加大黄汤
1.发热或自觉热感,恶风,自汗。
2.便秘,持续性腹痛、拒按,舌苔厚干。
1.桂枝体质表易虚而里易实,表虚自汗、多汗,里实则便秘、腹痛。
2.治桂枝体质的习惯性便秘、腹部术后的排便不畅、或伴有里急后重的痢疾等。
3.对桂枝体质患者的胃痛、咳喘、发热、头痛等病症见便秘燥结、腹痛、舌苔干厚者。
比较:桂枝体质的腹痛
小建中汤
慢性虚弱性腹痛,患者全身状态不好,腹痛绵绵,按之舒适,且喜甜食,无里实倾向。
桂枝加芍药汤
多为阵发性腹痛,时发时止,里实倾向渐露。
桂枝加大黄汤
持续性腹痛,而且拒按便秘,舌苔也较厚干,里实倾向十分显著。
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
1.胸腹动悸,易惊,自汗盗汗,失眠多梦。
2.脉浮大而无力,舌质嫩红,苔少。
1.临床常见那些面白体瘦的儿童,目睛虽然有神而多易惊、夜啼不安、且多汗;那些白瘦体弱的青年男女,也多见心腹动悸、易失眠、多梦、易盗汗。可以考虑本方证是否存在。
2.决定本方能否应用的关键是脉象与舌象:脉必见浮露、大而无力;若沈细、沈实或大而有力,均非本方脉象。舌质嫩红、湿润、舌苔薄者可用。这表示正气虚而内无邪。比较:舌质暗红坚老者,为里有郁热;舌质淡白胖大,为里有寒湿水饮。舌苔黄腻,表痰热;舌苔焦干,表积热:舌苔厚腻,表湿浊。
□当归四逆汤
1.手足厥寒、麻木、冷痛,甚至青紫。
2.脉细。
3.腹痛、头痛,或腰痛、腿痛、脚痛。
4.舌淡苔白。
1.手足冷:以指尖为甚,虽夏天亦阴冷异常。
2.脉细:为血管收缩的缘故,并非心脏机能衰弱,故全身状况比较好。
3.疼痛:势必见症状,大多欲冷更剧。女性可见月经期间症状加重。
4.舌淡苔白:表示寒证存在,是临床重要鉴别点。
5.类方加吴茱萸、生姜:当归四逆加吴茱萸、生姜汤,治疗当归四逆汤证疼痛较甚,伴见呕吐、恶心、头痛,尤其是巅顶痛者合适。
□温经汤
1.月经不调,血色暗有血块。
2.自觉手心热而又恶风、自汗,午后有发热感,或有头痛、恶心。
3.腹壁薄而无力,小腹拘急、疼痛或腹胀感。
4.口唇干燥,舌质暗淡。
1.桂枝体质使用率较高。
2.月经不调:所指病症有月经先后无定;或逾期不止,漏下不断;或一月二行,也有更年期月经不调者。
3.关键是问血色、血质:多见血色暗淡,有血块。比较:若血色鲜红或紫红、质黏稠者,属内热甚。
4.本证自觉发热,手足心烦热,口唇干燥,似为热证,但恶风、自汗、舌质暗淡、小腹拘急疼痛,显然是寒证。
□炙甘草汤
1.脉虚无力、三五不调。
2.消瘦、面色憔悴,舌苔薄或无苔。
3.倦怠、动悸、虚烦、头昏、多梦或失眠、便秘。
1.桂枝体质患者的心脏血管疾病,通常可以考虑炙甘草汤。
2.人体的骨肉形体,为有形之物,故消瘦、枯燥、干瘪、细小为阴虚。
3.适合阴虚证的心率失常,多见于桂枝体质,形体消瘦且面容憔悴。
4.脉律不齐,是炙甘草汤的代表脉证,但脉虚无力是其特征。如果脉象滑大,多表示里有痰热,当用温胆汤类方:脉象郁涩不畅者,则表示里有瘀血,当用血府逐瘀汤。
5.炙甘草汤证多见于”桂枝体质”,形体消瘦且面容憔悴。比较:体型肥胖、面色暗赤或油腻者,多为痰热证或痰湿证。
□苓桂朮甘汤
1.心下动悸,或气上冲胸,或眩晕。
2.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,胃内有振水音。
3.小便不利,浮肿倾向。
1.水液停留不化的主要表现:眩晕、动悸、胃内振水音、背中冷、咳嗽痰多清稀、胸胁支满、小便不利、苔滑等。
2.常可见患者恶寒、小便不利、大便溏薄、口但无味、常吐清唾、苔白滑。
3.本方证有发作无定时、时好时坏的临床特征,即发作时各种症状甚剧,来势颇猛,但去后则相安无事,而精神刺激、身心疲劳常是引发本证的诱因。
4.比较
茯桂甘枣汤
因大枣有缓急安神的作用,故本方对动悸、冲逆等症最适合。
五苓散
利水作用较苓桂朮甘汤强,临床见浮肿、小便不利、呕吐、眩晕、动悸等症。
桂苓甘露饮
多用于发热性疾病伴见小便不利、呕吐、头痛、发热、烦躁口渴。
□桂枝茯苓丸
1.下腹痛,按压则痛甚,或有包块。
2.头痛昏晕,睡眠不良,烦躁,动悸。
3.面红或紫红,舌质暗、或有紫点。
1.瘀血临床表现:疼痛部位固定,出血易凝固、紫黑,精神不安、烦躁、甚至发狂,舌质紫暗、面色晦暗。
2.下腹部特别是脐的左腹部(少腹部)得压痛与包块,是瘀血特征之一。
3.临床若见患者面色暗黄、舌质紫暗时可采用腹诊,有时虽然疼痛不明显或无明显包块,但有明显的抵抗感疾患者不适感,在左少腹稍重按压的话,患者可有疼痛感。
4.除腹证外,患者的面色暗红与暗黄、唇色暗红、舌质暗或有紫点,及目睛充血对诊断本方证意义较大。
5.临床对女性患者应询问其月经的色质及有关症状。若月经色暗或黑、易凝固有血块,并伴腹痛者;或月经前头痛、乳胀、烦躁、易怒者,均应考虑瘀血证的存在。
□枳实薤白桂枝汤
1.胸背闷痛,心下痞满。
2.便秘或大便干燥难解。
3.舌苔厚、舌面干腻、舌质暗或有瘀点。
1.本方证鉴别点在舌象,舌质偏暗。
□干姜证
1.呕吐物、唾液、痰液、大便、尿液清稀,无恶臭。
2.腹胀、腹痛,恶心,呕吐,或咳喘。
3.口不干渴,恶寒喜热,精神萎靡。
4.舌质淡或淡红,舌上有腻苔,苔多白腻,或灰黑腻,或白滑(干姜舌)。
1.属于里寒证。里只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为主,寒指机体新陈代谢低下,临床表现为呕吐物、泻下物清稀无臭,痰液如水样,患者恶寒喜热,面色青黄,肢冷身寒,声低气微,舌淡白,苔白腻。
2.比较:
干姜证
大黄证
相异
1.口不干渴,畏寒喜热。
2.舌质淡苔白腻。
1.口干舌燥,恶热喜凉。
2.舌质红苔焦黄。
3.干姜舌临床诊断意义大。
□理中汤
1.腹满腹胀,呕吐下利,大便稀溏,食欲不振,心下痞硬,或涎唾多而清稀。
2.畏寒喜温,精神萎靡,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。
3.舌质淡红,苔白、或厚、或腻、或滑。
1.甘草干姜汤:治疗里寒证的烦躁、吐逆、及肺中冷、眩晕、多涎唾。
2.附子理中汤:加附子,治理中汤证兼见四肢厥冷、精神萎靡、脉为弱者。
3.连理汤:加黄连,治理中汤证兼见烦躁、心下痞痛、舌红苔黄腻、唇暗红者。
4.桂枝人参汤:加桂枝,治理中汤证兼见自汗、身痛、恶风者。
5.枳实理中丸:加枳实、茯苓,治理中汤证伴见腹胀满拒按者。
6.治中汤:加青皮、陈皮,治理中汤证兼见胃脘胀气者。
□桂枝人参汤
1.理中汤证。
2.发热自汗,或腹痛,心下痞硬。
3.舌质淡红或嫩红,偏暗,脉浮大。
1.桂枝体质患者的慢性胃肠疾病多见此证。
2.理中汤证伴见自汗、恶风是常见的,自汗中有一动即汗出者,也有入夜汗出者,还有仅见恶风肤润而无明显出汗者;自汗者大多恶风,对风冷过敏。
3.比较:
桂枝人参汤
黄连汤
相同
自汗、腹泻、心下痞硬
相异
1.属虚寒。
2.泻下物无恶臭且清稀,虽然有汗出而恶风肢冷,患者精神萎靡,声低气馁。
3.舌质胖嫩,舌苔淡白。多白苔满布。
1.属寒热夹杂。
2.腹痛腹胀,身热多汗,烦躁不安。
3.舌质坚老,舌红苔黄。多为后半部白厚。
□大建中汤
1.腹痛、腹胀较剧,呈阵发性,或见有肠形,或闻及肠鸣,多伴呕吐。
2.手足逆冷,或有冷汗,口内清唾。
3.干姜舌。
干姜类方的镇痛剂,适用于脘部冷痛。
□甘姜苓朮汤
1.腰以下有冷感、重压感、酸痛感。
2.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,全身倦怠感。
3.干姜舌。
本方证多见于体型肥胖及久居阴冷潮湿环境的患者,平素身体困重,关节肌肉易于酸重,易浮肿便溏,舌苔白。一旦发病多有眩晕、腰痛体痛、腹泻腹满、浮肿、动悸等症。
(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!)
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,扫描保存下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