薤白是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macrostemonBge.或薤AlliumchinenseG.Don的干燥鳞茎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,晒干。
#01
薤白的植物形态
薤白的植物来源有小根蒜和薤,由于这两种为同科同属的植物,所以他们在形态,功效和使用上都非常相似,在各种资料中非常容易将二者混淆,下面我们来对比介绍一下它们:
小根蒜(学名:Alliummacrostemon),别称山蒜、苦蒜、小幺蒜、小根菜、野蒜、团葱等,是葱科葱属的植物
薤(“薤”,拼音:xiè,学名:Alliumchinense),为五种荤菜之一。薤有多种名称,包括藠头(“藠”,拼音:jiào或xiào)、薙头、蕗荞、小蒜、薤白头、野蒜、野韭等。
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入药部位:鳞茎,小根蒜的鳞茎近似球形,大多只有一枚;薤的鳞茎是很多枚抱在一起的,更加狭长,这是我们区别这两种植物最重要的依据。
上图为小根蒜,下图为藠头。
我们再来看一下它们的花,它们的花都是像伞一样的,小根蒜的花是呈球形,为粉红色或玫瑰色。
而薤的花是半球型,比较松散的,薤的花梗也比较长,颜色是淡紫色至蓝紫色,会更深一些。并且小根蒜春季开花,薤秋季开花,也可以用来区别两种植物。
#02
应用价值
薤白可以通阳散结,行气导滞。用于胸痹疼痛,痰饮咳喘,泄痢后重。有很多方子都有薤白,比如瓜蒌薤白白酒汤、瓜蒌薤白半夏汤、枳实薤白桂枝汤和四逆散。
在上面四个方剂中,有三个都是出自于《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》,而且都是用于治疗胸痹的。可以看出,薤白在临床主要应用于胸痹的治疗。
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、甚则胸痛彻背,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,轻者感觉胸闷,呼吸欠畅,重者则有胸痛,严重者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。
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,在丹参一章曾提到过:传统中医认为胸痹是由于胸(心)阳被阴霾痹阻所致,不通则痛。解释一下:心脏在胸中,属阳性热,好比太阳照耀胸腔;胸阳痹阻如同阳光被乌云遮挡一样,胸中不敞亮,而出现闷痛的症状。遮挡心阳的乌云多是寒邪及痰浊,所以古方治疗胸痹多应用温振心阳、祛痰化浊之法。
西学东渐,解剖学及西医影响中医,建国后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中医防治冠心病研究,其中西学中是主力军,在上述背景影响下,学术界开始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。冠心病的病机由原来的胸阳痹阻转变成为心脉痹阻,而痹阻的阴霾,也有阴寒变成了瘀血。活血化瘀大行其道,几乎变成了只要是冠心病就得活血化瘀。
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是中医学术上的进步,但不可盲从。活血化瘀对于口唇紫暗血瘀证的冠心病还是很有效的,但对于病久属于虚证的则不完全适用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口服丹参制剂,刚开始有效,但时间长了就效果差的原因了。举个例子,冠心病的心脏就好比是一匹疲惫的老马,活血化瘀就好比是用鞭子抽赶,刚开始还会起效,但老马早已疲惫不堪,快跑两步之后,您再使劲抽打也没用。怎么办?给马吃草休息一下啊。活血化瘀属于治标,治本还得遵从古法。
所以用古法温振心阳、祛痰化浊,自然就需要薤白的加入。
在吃的方面,薤白也是不落人后。
无论是小根蒜还是藠头,都被我们端上了餐桌,成为了日常食用的美味佳肴。
下面是给学医的人看的,明白的自然明白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辛,温。主金疮,疮败。轻身,不饥,耐老。
《本草经集注》:味辛、苦,温,无毒。主金疮疮败。轻身,不饥,耐老,归骨。菜芝也。除寒热,去水气,温中,散结,利病人。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。
《本草经解》:气温,味辛苦滑,无毒。主金疮,疮败,轻身不饥耐老。薤白气温,禀天春和之木气,入足厥阴肝经;味辛苦滑无毒,得地西南金火之味,而有润泽之性,入手太阴肺经、手少阴心经。气味升多于降,阳也。金疮气虚,则疮口不合;气温可以益气,所以主疮败也。气温达肝,肝气条畅,则气血日生,所以轻身。温暖脾土,土健所以不饥;味辛润血,血华所以耐老也。
《长沙药解》:味辛,气温,入手太阴肺、手阳明大肠经。开胸痹而降逆,除后重而升陷,最消痞痛,善止滑泄。
图文编辑:姚庆
排版:朱昱林
校正:朱昱林
指导教师:张会永吴威魏延军
张会永谢谢您的支持,鼓励老板赞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