栀子的功效与作用广泛,不仅可治火疮未起,还能治热水肿、火丹毒等。同时,栀子在口疮、咽喉中塞痛以及湿热黄疸等方面也有显著疗效。此外,它还能用于治疗尿淋和血淋等症状。7、栀子能清少阴之热,从而消除五内邪气,同时清除胃中热气。对于面赤、酒疱、皶鼻等症状,这是肺热的表征。肺主清肃,而酒热之邪侵袭,便会出现这些症状。但肺得苦寒之气的栀子治疗后,酒热自会消解,面鼻赤色也会随之消退。
8、栀子还可治疗伤寒大病愈后劳复。具体方法为:取枳实三枚炙后剖开,栀子十四枚剖开,与一升绵裹的豆豉一同煮沸。取清浆水七升煮至四升,加入枳实和栀子,再煮至二升,然后加入豆豉,煮五至六沸后去渣,分两次温服,服后盖被取汗。若宿食未消,可加入大黄如博棋子大小五至六枚。
9、对于折伤肿痛,可以使用栀子配合白面一同捣碎,涂抹在患处。
0、若妇人子肿湿多,可用炒山栀子一合研末,以米饮送服,或制成丸剂服用。
食用方法、栀子厚朴汤
组成:栀子9个(劈开),厚朴2克(炙烤后去皮),枳实9克(用水浸泡后炙烤至黄)
用法:将药材与毫升水一同煮沸,煮至剩余毫升,滤去药渣,分两次服用,每次服用前温热。若服药后出现呕吐,则停止后续服用。
功效:主治伤寒下后,心烦腹满,卧起不安。此方源自《伤寒论》。
2、香附栀子粥
配方:香附6克,栀子0克,粳米00克。
制法:将香附和栀子加水煎煮,去渣取汁后,用药汁与粳米一同煮粥。
用法:早晚分食。
功效:此粥能舒肝理气、清热泻火,对于补中益气、健脾和胃以及解除烦渴、止泻痢等症状有显著效果。
3、大黄栀子汤
组成:生大黄两,升麻半两,瞿麦分,甘草分,栀子7个。
用法:将药材与2升水一同煮沸,煮至升后,去药渣,分4次温服。若需加强药效,可在首次煎煮时加入大黄。
功效:此汤主治热病毒气侵入眼部,导致赤痛生翳、视力模糊等症状。源自《伤寒总病论》卷三。
4、栀子清肝汤
组成:牛蒡子3克、柴胡3克、川芎3克、白芍3克、石膏3克、当归3克、山栀3克、丹皮3克、黄芩.5克、黄连.5克、甘草.5克。
用法:药材与毫升水一同煎煮,取毫升药液,饭后服用。
功效:此汤主治肝火风热上攻所致的鬓疽,症状包括痛连颈项、胸乳等处,或伴有寒热往来、胸胁满闷、口苦舌干等。源自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
用药禁忌:
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栀子。邪在表或虚火上升者禁用栀子。《得配本草》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不宜服用栀子。《本草汇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