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说起泡脚
许多人认为那是冬天才做的事
殊不知
夏天泡脚的养生效果要比冬天好几百倍
冬病夏治正当时,除了贴三伏贴
还可以来泡泡脚呢!
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早就有“一年四季沐足:春天洗脚,开阳固脱;夏天洗脚,暑湿可祛;秋天洗脚,肺润肠蠕;冬天洗脚,丹田湿灼”的记载。
夏季湿气正当令,湿气阻滞在脾胃中,就会出现没有胃口、爱犯困、没精神、容易烦躁等表现,夏天泡脚,正有助于祛除暑湿,预防热伤风,让人精神振奋,增进食欲,促进睡眠。
且中医认为,十病九湿,在湿邪肆虐的夏季,湿邪无时无刻通过人体的毛孔入侵人体致病。就连孩子很多常见的问题如积食、厌食、湿疹、过敏等,大多都和湿邪有直接的关系。
所以家长要及时地帮孩子祛湿:一方面在家要多开抽湿器,降低居室内的湿度防外湿;另一方面,每天坚持观察孩子的消化,少吃或者不吃容易生湿的食物,抓准时机用健脾的食疗方防内湿。
除了这两方面的工作,家长还能用泡脚外治法,给孩子用祛湿的泡脚方泡泡脚,让皮肤毛孔吸收药物,微微发汗,湿随汗出,达到祛湿效果。
“养树需护根,养人需护脚”。
人的脚就像树的根,树死根先枯,人老先老脚。脚虽然看似不起眼,天天都在鞋子里面,但是却有着“人体第二心脏”的称号。大家是不是都知道冬天要泡脚,却忽视了夏季养生,泡脚也很重要呢?
因为脚部是仅次于心脏的重要部位,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,还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,夏天又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季节,此时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,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。
特别是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夏天泡脚,当脾胃好了,就不容易被湿气侵犯,上面说的症状自然也就缓解了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”、“冬病夏治”的观念,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,人体之阳气亦随之愈升愈旺,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。
此时用温热水泡脚能疏通经络,扶助阳气,温里祛寒,从而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目的,还能达到“治未病”的效果,对哮喘、风湿病等冬天易发病治疗有一定的效果。
泡脚最佳时长夏天泡脚时间以20-30分钟左右即可,
不宜过久;
夏季不宜天天泡,隔天泡1次即可。
泡脚最佳水温泡脚的水温一般维持在38℃~43℃为宜,
不要过烫;
浴足时水深通常要淹过踝部,
且要时常搓动。
泡脚时间选择晚间9点泡脚养肾专家建议晚9点泡脚最能养肾——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,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,在此时泡脚,身体热量增加后,体内血管会扩张,有利于体内血液循环。
早上泡脚精力充沛早上洗脚方法很简单,水温控制在40℃左右,以舒适不烫为宜,浸泡5~10分钟左右。双手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三指按摩双脚涌泉穴各1分钟左右,再按摩两脚脚趾间隙半分钟左右。为保持水温,可分次加入适量热水,重复3~5次。
泡脚的禁忌01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在过饱、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,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,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。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,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。
02严重心脏病、低血压病人当心晕厥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,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,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,这将导致心脏、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,对于有心脏病、低血压的人群来说,泡脚水温不要高,泡的时间要短一些。
03糖尿病患者千万留意水温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,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,即使水温很高,他们也感觉不到,容易被烫伤,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。
04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脚气的人,病情严重到起疱时,就不宜用热水泡脚,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。足部有炎症、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。
05老年人泡脚不宜过久老年人临睡前泡脚不超过20分钟,泡得太久,容易引发出汗、心慌等症状。
泡脚前先分清体质寒湿,湿热,痰湿,
你是否纠结了好久自己到底是哪种?
湿热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形的“浊”,内外不清洁。该体质人常见面色发黄、发暗、油腻。牙齿比较黄,牙龈比较红,口唇也比较红。皮肤易生痤疮,经常口干、口苦、口臭、汗味大、体味大。大便燥结或者黏滞不爽。
湿热有点像痰湿体质,两者也易同时存在。但湿热体质的大便异味大,臭秽难闻。女性带下色黄,外阴异味大,经常瘙痒。
痰湿体质多痰,眼睑肿,眼袋大,黑眼圈,肥胖、水肿、肌肉松弛(痰湿之人几乎都有脾阳虚症状,而脾主肌肉)、大腹便便、下肢水肿。
寒湿者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,体型胖胖的,就是因为他们身体知道缺少阳气,本能地增多脂肪,以起到保温的作用。此类人一般还会怕冷、舌苔发白,容易腹泻、头晕目眩、面色苍白、大便稀溏、小便清长等。
真正的泡脚方来了
温胆足浴汤温胆汤,中医方剂名,主要由法半夏、竹茹、枳实、陈皮、炙甘草、茯苓等药材组成。
此方为祛痰剂,具有理气化痰,和胃利胆之功效。主治胆郁痰扰证(胆怯易惊,头眩心悸,心烦不眠,夜多异梦;或呕恶呃逆,眩晕,癫痫。苔白腻,脉弦滑)。
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、急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梅尼埃病、更年期综合征、癫痫等。
制方原理
法半夏
燥湿化痰,和胃降逆,使气降则痰降。
茯苓
健脾利湿,脾胃生痰之源,使湿去痰消,兼能宁心安神。
竹茹
清热化痰,除烦止呕;与半夏为伍,化痰清热兼顾,使痰热清则无忧心之患。
枳实
降气化痰,开结除痞,助竹茹清热化痰。
陈皮
理气和胃,燥湿化痰,助半夏化痰理气,使气顺则痰消。
炙甘草
益气补中,合茯苓健脾助运,兼调和诸药。
主治症状
手脚冰凉、体寒、体弱、宫寒、脾虚、气虚、眩晕、失眠多梦、躁郁、胸闷气慌、肾虚、虚寒、乏闷无力、活血、驱寒、口气重、舌苔白厚、面黄、精神不佳等!
使用方法
药材取出后冲洗干净,再于清水中浸泡半小时,连同浸泡的水一起放入砂锅中煎煮半小时,滤出药汁;
(1)口服:加入生姜3片,大枣4枚(掰开);
(2)泡脚:口服后,可再次加水,煎煮半小时,用于泡脚;将药汁兑入温水中,没过脚背即可。每天早晚各一次,每次20分钟。
孕妇忌服。
劳累了一天回到家,一边泡脚一边瘫在沙发上玩手机,简直就是人生一大享受!
泡脚全身热乎乎的,足浴包里含有多种中药,非常适合手脚冰凉,宫寒体寒,长期不孕,失眠多梦等人群,长期泡脚也可以预防疾病,也是送长辈的,最佳选择,天冷了,一定要让自己的脚暖暖哒。
关爱自己,体贴家人,关爱父母!
轻松泡出好身体!
↓长按识别图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