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段时间有个胸痹患者,是家里请的护理推着轮椅送进来,体型肥胖,气短,看着很没精神。
我问:怎么不好啊?
护理说:感觉浑身没劲,整天不想动,胸闷胸痛,一阵一阵的,有痰。
我问:有什么基础病啊?
护理说:冠心病,狭窄65%,最近乏力太严重了,之前腿脚还是不错的,能活动,现在是四肢有点重,也使不上劲,她说觉得全身上下特别沉,没劲,才推着轮椅来的。
脉诊舌诊发现其舌体胖大有齿痕,苔浊腻,脉滑。
我问:大小便咋样?
护理说:大便不成形,有点粘,小便有点黄。
我问:吃饭喝水咋样?
护理说:饭吃的也不多,喝水还行正常喝。
根据这名患者的情况,我能想到的就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中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明代《奇效良方》中的涤痰汤。
组成:瓜蒌、薤白、半夏(汤洗七次)、姜南星、竹茹、枳实、茯苓、陈皮、人参、石菖蒲、甘草
瓜蒌性寒味甘、微苦,归肺、胃、大肠经,有清热涤痰、宽胸散结、润燥滑肠的功效,常用于痰浊黄稠、胸痹心痛、抗心律失常;
薤白性温,味辛、苦,归心、肺、胃、大肠经,有通阳散结、行气导滞的功效,常用于胸痹疼痛、痰饮咳喘、抗动脉粥样硬化;
半夏性温,味辛,有毒,归脾、胃、肺经,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的功效,常用于痰多咳喘;
姜南星性温,味微苦、微辛,归肺、肝、脾经,有去经络中燥痰的功效;
人参、茯苓、甘草健脾益气,石菖蒲、陈皮、枳实理气宽胸。
这两个代表方剂,前者偏通阳行气温通化痰,后者偏健脾益气化痰开窍,二者合用非常适合脾虚失运、痰浊痹阻型胸痹患者,能通阳泄浊,豁痰宣痹。因患者整体较虚弱、痰湿较重,我又加了生姜,和甘草一起能解半夏的毒,又能化痰。
开好方子,告诉她西药继续吃不要停,把中药加上,因为患者是初诊,又考虑她有护理照顾,出行方便,我就让她回去吃7天的药再来复诊,看看效果调整用药。
7天后第二次老人来,愿意说话了,一进来就说:苏主任我来找你啦!
我问:有好转没有啊?
她说:好一些啦!身上有劲了!能活动了,嗓子也舒服了!
护理说:在家是能活动的,医院肯定是走一段路的,还是推着轮椅来了。
我说:你是把这老人照顾得不错,干干净净的。患者也跟着点头。
患者7天的调理情况还是不错的,就开了14天的让回去继续吃,等待下次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