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枳的来源与应用
枳,学名Poncirustrifoliata,属于芸香科枳属。它又称枸橘、臭橘。人们初次接触枳,可能是通过语文课上的《晏子使楚》,文中提到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。据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记载,枳主要产于我国中部地区,并广泛被栽种作为绿篱使用。在家乡的江汉平原,许多人的菜园与农田相邻。小时候,许多家庭都会种植枸橘来作为菜园的篱笆,用以防止家禽和牲畜对蔬菜的啃食。然而,由于枸橘的刺硬且扎人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逐渐减少了种植。
◆枳的植物特性枳还常被用作柑橘树的嫁接砧木,这样嫁接出的柑橘树,其树干更不易受到虫害的侵袭。记得我们家的一棵十年老泡柑树,就曾因虫害严重而不得不锯掉一半。而对于孩子们来说,他们更偏爱那些可以食用的植物,枸橘在儿时并不受我们青睐。一方面,我们很少能见到它结果,因为它经常被修剪;另一方面,其果实有一种独特的气味,因此被称为臭橘。尽管闻起来有些怪异,但当你品尝时,却能感受到浓郁的果香。
◆枸橘的实用价值尽管枸橘的果实并不为孩子们所喜爱,但其枝条却成为了有趣的创作材料。剪下一段无叶的枸橘枝条,再取一小块家电包装用的泡沫,掰碎成小圆粒,然后巧妙地插在枝条的刺上,便制成了一棵别致的“雪花树”。将其置于小玻璃杯中,既美观又别致,似乎透露出一丝自然的文艺气息。
◆自然生长的魅力在前往外婆家的途中,总会经过一棵引人注目的枸橘。起初,二外公只是将它作为地桩使用,用于标记田地的界限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枸橘的枝叶逐渐繁茂,无人问津之下,它便自由自在地生长在那里,宛如这片土地的原住民。我初次目睹枸橘绽放花朵的那一刻、发现其果实由青涩转为成熟、黄橙橙且外皮毛茸茸的那一刻、以及初次尝试枸橘的那一刻,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魅力。或许,有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学会放任某些植物自由生长,这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与惊喜。
枳,这一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全株呈现出无毛的特性。其枝条众多,略带扁平,并密布着粗壮的棘刺,刺的长度在1至7厘米之间,基部则显得扁平。枳的叶子以3小叶复叶的形式互生,叶柄长度在1至3厘米范围内,并带有翅。小叶的质地介于纸质与革质之间,形状为卵形、椭圆形或倒卵形,尺寸在1.5至5厘米长,宽度则维持在1至3厘米。叶片的先端呈现圆润并略带凹缺,基部则以楔形呈现,边缘具有钝齿或近乎全缘,整体近于无毛。花朵单生或成对腋生,常常在叶片之前开放,呈现出黄白色并散发出香气。萼片的数量为5枚,长度在5至6毫米之间;而花瓣的数量也为5枚,长度则在1.8至3厘米范围内。枳的雄蕊数量不等,介于8至20之间。其柑果球形,直径大约在3至5厘米,颜色橙黄并覆盖着茸毛,同样散发出香气。
枳的果实具有药用价值,被称为枸橘,能够破气消积并治疗脱肛等症状,同时还可以提取有机酸。种子的油分可以榨取;而叶子、花朵以及果皮则可以提炼出芳香油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枸橘的未成熟果实在某些地区被用作枳壳,其自落的小果实也被用作枳实,但根据药典的规定,枳实的来源应该是柑橘属的酸橙或甜橙的干燥幼果。